以賽促干丨技能江湖巔峰對決,展現卓越競技風采
金屬器械碰撞的火花,映照出選手扎實的專業技能。浙江鑫可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技能比武大賽圓滿落幕,這場賽事既是技術比拼,更是匠心傳承。讓我們回顧賽事中的精彩時刻。
賽程揭秘
三大戰場各顯神通
機加廠賽場
機床嗡鳴作伴,卡尺光影交錯。6月21日,機加廠的車間里上演了一場特殊的 “巔峰對決”——刀具安裝、調試與加工技能比武。平日里運籌帷幄的班長、經理們化身技術賽場的 “闖關者”,用毫米級的精度較量,詮釋什么是 “真功夫”!
本次比武堪稱 “零差別對抗”:統一的刀桿、5盒刀片整裝待發,1塊帶著5個粗加工孔的鋁板靜靜躺在工作臺,內徑千分表與深度尺在燈光下泛著專業的冷光。參賽者們早早到場,目光掠過那臺 “公平的裁判”—— 統一調試的加工設備,空氣中已彌漫著無聲的較量。
“抽簽決定加工尺寸!”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,各位參賽者輪流抽取任務卡。基準孔余量僅有0.2-0.3毫米,相當于兩根頭發絲的厚度,而最終加工尺寸全憑運氣定奪。從刀具安裝時的毫米級校準,到對刀儀上原始尺寸的精準記錄,再到松開刀具后的二次調整,每一步都像在鋼絲上跳舞。
經過激烈角逐,誕生了競賽的前三名,他們分別是時路路、倪澤飛和葉金省。
刀光閃爍間,比的是技藝,拼的是心態,傳的是精神。當每一次刀具安裝都追求 “零誤差”,每一次調試都做到 “教科書級別”,機加廠的產品精度,早已刻進了每個人的心里。
總裝廠賽場
7月12日上午,一場關于 “毫米級精準” 與 “秒級速度” 的較量正式拉開序幕。本次總裝比賽的個人賽項目,每一項都源自車間日常的 “硬核需求”,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,藏著對工匠基本功的極致考驗。
找磕碰點:要求在2分鐘內精準定位到指定兩臺二合一電驅動總成齒軸的磕碰點,位置偏差越小、用時越短,得分越高。
不良品螺栓排查:這項被稱為 “零件打假賽” 。在200顆螺栓中,潛藏著良品與不良品,參賽選手抽簽確認考核題目要求,在三分鐘內從螺栓中抽選出5顆對應的不良品螺栓。
盲盒式螺栓型號匹配挑戰:參賽選手抽簽確認考核題目要求,并在三分鐘內從450顆螺栓中精準挑出50顆指定型號的螺栓。
故障排查:在NDE32、EDS-1、EDS-2 三臺總成中任選一臺,每臺總成共有10個被稱為 “紅兔子” 的故障點正等著被發現 —— 可能是某個接線端子的松動,或是傳感器的微偏差位。選手們手持檢測工具,時而俯身傾聽異響,時而緊盯儀表盤數據,3 分鐘內要在三臺設備間來回穿梭,與時間賽跑。
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,最終共有6位選手脫穎而出,斬獲本次技能比武大賽的冠亞季軍。
個人賽的硝煙雖已散去,但賽場上那些專注的眼神、翻飛的指尖、精準的判斷,早已刻進每個參賽者的心里。這不僅是一場技能比拼,更是總裝人對 “工匠精神” 的生動詮釋 —— 因為他們知道,每一個零件的精準,每一次操作的規范,都是產品質量最堅實的保障。
生產保障部賽場
引擎轟鳴里藏著速度與精度的較量,方寸臺面上上演眼力與經驗的對決!7月12日下午,生產保障部技能比武現場熱火朝天,叉車駕駛員們駕駛 “鋼鐵戰友” 挑戰極限,螺栓識別高手們用 “火眼金睛” 辨別毫厘,兩場硬核比拼不僅點燃了車間的激情,更讓我們看到了制造業人骨子里的工匠精神。
叉車技能比武
每位比賽選手要在叉車叉腳上放置4個飲料罐,選手駕駛叉車在6分鐘內將架子上的5個氣球分別扎破。
選手駕駛叉車在6分鐘內,將5個空料架,平穩疊加。
經過激烈角逐,張歡金以優越的表現拿下冠軍,紀建坤緊隨其后獲得亞軍,胡盼盼憑借速度優勢摘得季軍。
螺栓外觀識別比武
如果說叉車比武是 “力量美學”,那螺栓識別賽就是 “微觀較量”。12 種內腔件螺栓、3種外部件螺栓排列在桌上,乍看區分明顯,卻藏著規格、螺紋、色澤的差異——這正是考驗選手 “火眼金睛” 的關鍵。
看螺栓先看螺紋,再看鍍層。在基礎識別賽中,給出相同規格的螺栓,參賽選手需要快速分類并標注差異點;在限時挑戰賽中,給出同型號規格螺栓,選手限時清點數量。
最終,李杰在比賽中以 “全對 + 最快速度” 奪冠,靠的正是這種 “把每天的工作變成修行” 的堅持。
把賽場當練兵場,讓日常工作變成提升機會。從叉尖扎氣球的精準,到指尖辨螺栓的細致,生產保障部的工人們用實力證明:制造業的進步,離不開每一個追求極致的 “手藝人”。
這場技能大賽不僅賽出了水平,更點燃了大家練本領的熱情。每個崗位都是賽場,每次操作都是歷練。無論有沒有站在領獎臺上,那些在日常工作中打磨技藝的瞬間,都是屬于自己的冠軍時刻。
未來,這樣的技能比拼還會常態化,因為我們堅信:技能過硬,底氣才足;人強,企業才強!